南北关系:经济鸿沟和道德危机

(法)蒂埃里·贝托米埃
张洁之 翻译

向南方
2005
劳伦·坎特

达尔文的噩梦
2004
于贝尔·索波

    在全球化为主旋律的时代,一些人将它看作南北经济关系平衡的契机,可是却忘记了全球化对个人的影响,以及这样的多边合作自由流通所隐藏着的灾难。如果坎特的电影聚焦在性解放这个问题上(电影里提到了性旅游现象,特别是男性卖淫这个日益蔓延的现象),那么索波就将焦距对准了摧毁性的商业贸易导致的生态及人道灾难,而一些欧盟官僚主义者却认为是商业成功。坎特的故事片透显真实,同时索波的记录片的真实让人获益匪浅,从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故事片。尽管这部记录片也存在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关于军火交易这一点,坦桑尼亚没有交易军火,却是非洲的其他地方),索波借此片阐明了将“一切经济化”可能带来的问题。

    一方面,在那部绝妙的电影《人力资源》里,坎特透彻淋漓地揭示了雇主和工会的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在《作息时间》里,他将一个无法开口告诉家庭自己失业的个人的故事搬上银幕。这个年轻的法国天才导演又一次将另一个引起争论的现代社会弊病展现人前。他是法国少有的拍摄扎根于社会现实,准确描写社会现实,而又有独创性有深度的导演。通过批判贫穷国家男性卖淫现象,他成功地告诉我们,论及恶习,西方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当代人,同他们一样不幸。

    影片里出现了三种女人的形象,看穿红尘的宿命论者(永远完美的夏洛特·兰普林出演),疯狂的享乐者(路易斯·波塔,加拿大籍演员),自由的天真女(卡伦·扬饰演)。我们在镜头前看到三种不同的针对同一个行为为自己辩解的方式,她们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买得这些同经济增长无关的懒散的年轻男孩的青睐。如果海地对于她们而言是真正的度假天堂,如果说她们或多或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消费者的事实,她们却完全遗忘了对于这些年轻的为了生存的男孩子们,这里是地狱。因为自己沉浸在消费社会里,她们不知不觉地将这些人也当成商品对待,尽管她们对于自己的性同伴还是有一点起码的尊敬的。坎特很不留情面的道破:什么都不能为这样的一种行为辩解,对于一个奴隶而言,永远不会存在一个足够好的主人。最后夏洛特·兰普林扮演的艾伦作了很大的努力,冷静地回归现实。

    索波的纪录片把从尼罗河鲈鱼(一种食肉型的在20世纪50年代引入维多利亚湖然后出口欧洲的鱼)贸易中所得到的利益和周围贫民窟的贫穷惨淡放在一起对比:这个商业交易只富裕了一小部分人,这是事实。苦难,卖淫,艾滋病,孩子食不裹腹,这些悲剧依然肆虐。尽管索波在南北两个世界之间因果关系的处理上被指责,但不可否认的是,欧洲更关心经贸发展,从不忧心这样的发展对于当地居民有什么实际影响。索波毫无保留地呈现那里地狱般的生活环境,而不是陷入随便一种论战里,不管那些诽谤影片的人怎么说,这是很难得的。索波的这部杰作通过图象和尖刻的采访表达了对世界范围内持久的经济不平衡作出的思索。

    这两部电影构成两个对位主题,撕破了这个虚幻的誓言——商业贸易可以让双方获益。它们巧妙地唤出深藏在尊严的外表,经济发展后的伪善、罪恶……值得深思。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