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11天是一场阴谋》

——威尼斯电影节之十二

孙孟晋

    威尼斯的欧亚对决——以两部欧洲的平常之作的获胜而告终,不久的日子就将证明,它们像2004年的柏林金熊奖——《勇往直前》,2001年的威尼斯金狮奖——《季风婚宴》一样平庸。

    美国人是中了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的圈套,正如预料——三部没有竞争力的片子。但是威尼斯成了社会问题的电影节——出乎意料。堕胎与安乐死,连有关人士都无法彻底解决的现实困境,到了威尼斯却开了绿灯。

    迈克·李放在10年前是值得尊敬的,他的《赤裸裸》里底层人物的特写充满了另类的放纵与空虚,但很真实地告诉大家——世界的阴暗面是长在主流社会额头上的毒瘤。但10年后的《折翼天使》再也没有那种灵气,是长舌妇的低劣表演。这个《维拉·德雷克》不用期待,长舌妇的舌头搅到了子宫而已。

    本来想说英国人有不避嫌的勇气,评委主席先生前两年做过“巴拿马的裁缝”,他把英国电影的希望——亲手交到了一个正在老去的人的手里。裁缝要的是精确,艺术要的是模糊。

    其实,如今的威尼斯电影节是个精明的主,它对如此现实主义的电影的情有独钟,正说明一种情趣的投合。当我们对电影幻想了11天,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席施行了11天的阴谋。当亚洲电影还像个友好的朋友,或者像等待着老师批改作业的学生;当美国人自鸣得意地尽情骄横跋扈,欧洲人正在悄悄地给欧洲电影的病躯寻找灵丹妙药。

    你看他在电影节的最后几天,把个金基德的片子半途插入评奖。那天其实已经宣布了另一个韩国人林权泽的下场,也宣布了亚洲其他电影的下场。再看看他频频炮制烟幕弹的本领,电影节期间没有说过一句真话。此人对中国电影过于了解,但他的审美兴奋点到老“第五代”为止。他给《世界》的赞誉是假的,他对《孔雀》落选的惋惜也是假的。就像一个个艺术策展人那样,艺术的鼻子、生意经的脑子、捣糨糊的嘴巴,还有一双充满智慧的交易的手。

    当戛纳连续三年向好莱坞投去橄榄枝,威尼斯连续三年把金狮留在了欧洲。不得不佩服这个叫马克·穆勒的老家伙的执拗,高举欧洲的大旗,从他的角度一点也没错。但是某种程度把亚洲电影给牺牲了,当六部亚洲电影纷纷在威尼斯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时,马克·穆勒的魔杖却指向别处。

    一个最佳导演奖,一个技术奖——得不得都无所谓的奖。这就是亚洲人的全部收获,加在一起都抵不过那个拍恐怖片起家的西班牙人所获得的——评委会大奖。

    这就是现实,你见到了一个本土主义味道很浓的家伙的所有的招数,并且不惜牺牲欧洲还存着幻想的导演——欧容、德斯普里钦,乃至文德斯。同时,再一次提醒我们——欧洲三大电影节是主流电影的天下。一个默默无闻的天才进不进去,一部真正意义的地下电影也被无情地阻挡在门外。

    有一句话不得不说,1960年代的欧洲主流电影几乎都是精品,2000年代的欧洲主流电影一半是垃圾。1960年代的萨特是长舌妇的谈资,2000年代只有安乐死是大家的生死哲学命题。

    此威尼斯不是40年前的威尼斯,尽管它还打着艺术的旗号,但是人们已活得过于现实。话说回来,我们电影的集体失语现象从这一年里的电影节命运可见一斑。贾樟柯也失去了他个人向“第五代”发起挑战的机会。

    这样的结果不能服人,威尼斯泼来的这盆脏水,就泼回去吧。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