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又一次盛宴?》
——威尼斯电影节之一
孙孟晋
想不出用什么词汇来形容这个城市。
当然,如果戛纳是明媚夺目的,那么威尼斯便有一种沉陷的美,尤其在看过维斯康第的《魂断威尼斯》之后。
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柏林一直在打政治牌;本来占据翘楚的戛纳近年屡屡向美国人送去橄榄枝,这世道有点令人心凉,艺术家还没有政府官员腰板硬;威尼斯相对来说还有点良心,至少,我看去年金狮奖电影《回归》就比金棕榈奖电影《大象》来得出色。既然戛纳已被暴力美学占领,又是《大象》又是《老男孩》,那我们还不如让水上城市的波光涟漪拂去一点心中的焦躁。
说实话,几年前对威尼斯心存疑虑。它怎么竟然对着那两部中国电影的差强之作投以青睐——《一个都不能少》和《回家过年》,别说得奖,按艺术的名义来说,入围都不应该。一句话,这俩没有方向了,才巴结得勤。要知道,当年的威尼斯是让东方的《罗生门》在西方观众面前给出了无数答案,威尼斯也让一部令百分之百的观众云里雾里的《去年在马里昂巴》登上最高领奖台,还有,那个桀骜不驯的戈达尔一有沉静的迹象,威尼斯就把殊荣给了他的《芳名卡门》。
好了,不数它的辉煌了,因为那些辉煌也是电影史上的辉煌。把眼光转向在去年过了60大寿的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吧,第一眼就发现了——今年评委会主席不再是美女演员,换成了一个老人,一个拍了在废墟上奔跑的《希望与荣耀》的老人——约翰·布尔曼。威尼斯在去年大寿时已经定下了未来的基调——回归。但愿这次布尔曼老人能带着大家在艺术的大道上奔跑。
参赛片,是衡量一个艺术节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志。大概再期望有多少大师降临,是很不现实的。当今电影的中坚力量已是中午12点钟的太阳,像弗朗索瓦·奥宗正好合适。这是个很推崇法斯宾德的法国人,但他就是像德国导演;而德国人文德斯搞搞摄影,沾沾音乐,是个很法国人的德国人。别奇怪,我一向不认为:他那阴郁的天使翅膀具有多少钢铁意志,差不多做大师了还在摇滚,怎么也不像日耳曼人,还好他去年拍了一部《布鲁斯之魂》,总算交代了——是有根的一代。这次,这两人分别送上《5乘2》和《富足之地》。
威尼斯是尊重女性的,一共有四部女性导演的片子入围,不算少了。最令我诧异的是伊朗女导演玛茨雅·麦什基妮,她居然是女导演、拍有《黑板》的小马哈马巴夫的母亲,是拍有《坎大哈》的老马哈马巴夫的妻子。看看,多么绕口,看来是捧红了女儿,再捧老婆,家族力量雄厚。但电影世袭关系,我们这里也真不少啊。我还是很尊敬地记住了这位女士的片名——《野狗》,因为已故大师黑泽明也拍过一部同名电影。其他三位女导演中,我最不看好的是米拉·奈尔和克莱尔·丹尼斯,一个把印度题材通俗完了,开始玩萨克雷的幽默,这叫超越了能力范围;另一个是把《军中禁恋》导成MV的。而普卢斯库丽娜,是《俄罗斯方舟》的编剧,真的不太熟悉。
亚洲人不少入围,是另一个特点。侯孝贤在文德斯的《寻找小津》里说:他只看过小津一部电影《东京物语》。但愿他这次纪念小津的电影《咖啡与人生》是在看了十部以上才开拍的。我个人不太看好《世界》,虽然没有太明显的生存上的迹象证明贾樟柯不低调了,但他真的越搞越大了。《站台》比《小武》大吧,《任逍遥》要比《站台》大,《世界》就更不用说了。相对来说,两位准大师林权泽和宫崎峻倒是未知数。
写到这,想起了老话题——电影究竟是什么?看见过很多回答——说是人性。整个是废话。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