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对的精神分析

孙甘露

    这是我勉强认识的少数几个英文单词之一,(我的强项是多种语言都认识其中的少数几个单词。要是有各类“比谁少”的游戏,我的排名相信十分靠前。)虽然我的手脚还算麻利,但是今天不乱翻词典,摘录词义,也不上网乱点Google,据信这是时下专栏高手必备的密技。我模仿维也纳的那位名医,以临床的方式,观察Party。

    广义的聚会、舞会、酒会、这些词也许彼此覆盖,其中商务和凑热闹的特性却十分显著。这类社交活动本身无可指摘,我要说的意思十分浅显,在名酒和劣质酒的作用下,入场者全都亢奋地令人吃惊。“使人厌倦的晚会,令人局促不安的礼仪场合,” 在今天的上海从来不会使任何人厌倦和局促不安,真正使人不安的是你错过了某处的一个Party。

    公众生活和私生活的边界已然消失,在这个逸乐时代,它的意思大致是,私生活就是公众的逸乐生活,书写、展览,挤来挤去的舞蹈,甚至戏仿这一切,都是私人生活公众化的手段。人们高度自觉地向公众让渡“绝对珍贵和不可让渡的”私生活。或者说,除了钱财,人们已经不再将此视为私隐。当然,你想要谁让渡他的私人财产,当然决无可能。

    这是一个充满了黑幕但是没有隐私的时代。听到这句话,不要以为有人要发表什么不同政见,它的意思是,如果有谁还没有放弃自我,投身各类时尚圈子的狂欢,他就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这种车轱辘话,听起来蹊跷,倒也和文革时期的斗私批修活动相映成趣。

    这种东西意味着什么,说中文的人大都知道,(你要是热衷于精神分析,就知道这句话在呼应起首的文字。)从中引出更深的寓意,在我看来实在多余,就像我们从可见的研究斗私批修时代的巨著中,找到的那点可怜的对文化、传统、体制以及民族性的语义重复的分析。

    我们被当代的印刷物所驯化,我们无意识地演绎着某些低劣的教条,当然,相对低劣的演技就够用了。因为其中没有厌倦和局促不安之类的表情……

    引文出自罗兰•巴特《明室》,他是我本周的搜索引擎。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