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中的时间美学

刘苇

    王家卫在电影《花样年华》中赋予了时间冥想的品质。时间在影片中缓慢而抒情地掠过,深入故事之中又改变着故事的内容,它加深了叙述的涵义,成为影片的推动力量和潜在的主题。

    一对邻人,虽都有家室仍倍感孤寂,他们家庭的另一半不是常年在外就是有家不回。于是,两位异性在点点滴滴的时间积蓄中彼此留意,在脸上写着孤独寂寞的表情中相互靠近;他们彼此在引证中思念,在韶华晚景与青春伤怀中流连。电影细致地表现了他们相互吸引的过程:擦肩而过、默然不语、偶尔交谈、继而又默然不语……片段式的呈现意味着一段漫长的过程,相同的情景被刻意掩盖。时间的酵母起着神秘的作用。

    书籍——又是时间的潜影——成为一种媒介,一叠书从这一边流动到那一边,暗示着孤寂时光和落寞心情,南庚•高尔(NatKingCole)的蓝调音乐悠缓如诗吟唱,点缀着他们如怨如幽的思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流亡者,内心无所依傍。于是自然而然地一起走进了咖啡馆。

    时间的元素再次在咖啡馆中显现。男人缓慢地抽烟,女人细啜咖啡,艰涩的对话、欲言又止的神情在时间的定格中变得意味深长……继而,以写作为名,一同走入了旅馆……随后出现在长长的阒无人际的街巷、雨中。呵护成了对方怪嗔的理由;嗔怪又成了表露心曲的迂回方式。

    王家卫在电影中加入了雕刻时光的各种元素:缓慢的叙述节奏、时间的暗影在影片中长长地掠过、忧郁的情绪、令人伤感的情节、阅读与写作、漫长的夜晚、连绵的细雨,甚至连转身、对话、手的攀延都是悠缓的;时间不仅被赋予了意义,同时还渗入了美学含义。

    花样年华——是要表明一种闲暇时光的拥有,一种对行为的诗意方式的追求,暗渡心曲,伴随悠长冥想在回味中等待的心情……对于习惯于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这些无疑是一份奢侈、一种向往、一种落寞情怀的诗性展开、一次浪漫的心灵之旅。

    与其说这部影片在对三十年代上海生活方式的追怀(这是王家卫心目中的诗意上海),毋宁说是对散发着蓝调气息的欧美爵士时代的时尚的礼赞;其骨子里是慵懒的、随兴的、散漫的、伤感的、落寞的……在这部影片中,时间犹如梦境,在年华流逝中花样般地绽放。

    但是,当我们拿王家卫与塔尔科夫斯基相比较时,就会发现同样以时间作为电影叙述元素的导演,其表现出的精神向度是不能相比的。在塔尔科夫斯基的庄重沉郁的诗性叙事中,充满了强烈的宗教情怀和对拯救与殉道的主题的深刻展示。《乡愁》中主人公孤寂地缓慢地移动的身影、潮湿的墙壁、滴落的水声、闪烁的烛光、窗外的风声、烟雨迷蒙的原野、寂静流动的时间……无不显示着一种生命的沉重和思想的深度。作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花样年华》是电影中的《恶之花》,那么《乡愁》或《牺牲》就是电影中的《神曲》。

    (本文刊登在《大都市•男士版》杂志)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