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岸垂钓,流水时光
刘苇
保留在我记忆中的对上海的初始印象,肇始于那条黄浦江。小时候家就住在外滩不远处,童年的许多经历都发生在那条堤岸上。日久之后,我隐约知道,上海的神奇与魅力,都与那条江水有关。
现在江水两岸繁华景象似乎就是明证。这令我对上海的联想稍稍接近于伦敦或巴黎——这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类比,尽管我从没去过那两座城市,但我知道泰晤士河和塞纳河如同黄浦江之于上海那样从城市中穿越而过。我还知道具备如此地理特征的城市有很多,诸如:维也纳的多瑙河;圣彼得堡的涅瓦河;法兰克福的美茵河;佛罗伦萨的阿尔诺河;墨尼黑的依瑟尔河;波恩的莱茵河;阿姆斯特丹的阿姆斯特丹河;东京的隅田川……然而,我难以判断的是,这些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之所以著名是否与它们城市中流经的河流有关?只有一点稍稍可以肯定,水域,与那些城市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那种丰沛、迷离的形象与四处弥漫的风情。
无疑,黄浦江也在岁月沉淀过程中逐渐塑造了上海的形象与气质,那种混杂着矛盾与理性的禀性,以及温润、敏感、儒雅的江南特质;或许黄浦江奔涌向海的特性还成为了上海喜欢将目光投向世界之习惯的一种象征。因此,从这样一个特殊地域的角度看孙甘露的以他日记命名的《上海流水》,就有了较妥帖、丰赡的意味。“流水”两字,不仅泛指日子匆匆而过的流水般的纪录,还蕴涵着“逝者如斯乎”之时间流逝的含义,更突出了上海这一独特地理环境中水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
孙甘露的《上海流水》,那由时光与地理特征共同孕育的文本河流中,他将自己一部分的生活片断打捞上来,展示而出。这些被选取的片断是微妙的,内容的精心选择被随意记录的外表所掩饰。在这些文本中,他较多地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较为抽象的事物,诸如书籍、电影、音乐、戏剧、友情等,并在叙述它们同时,还记录下思绪的涟漪——那种恰如其分的走神、即兴的迷思与滑动的冥想,宛如精神鸥鸟随感知的气流上下浮升与飞翔,这些奇妙的随感,使他的日记显示出逾越日常琐碎的珍贵企图,从而令他的这些日记,在简约的文字中仍含有悠远之韵味,与“流水”汩汩流淌的形象暗合。他在那条上海与时间之河流中,捕捉到的是鲜活的生活情趣和垂钓中的沉思乐趣,却也不经意地泄露了他的某种姿态——既纪录下当下的某些生活观感,又与现时稍稍保持一点距离的心态,恰如一位临岸的垂钓者。而《上海流水》的书名,这一将日子与流水彼此镶嵌、铸造成同一个意象的做法,令我想起了叶芝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诗句:“……潮水随着/星星升起落下,分成了日子和年份。”
本文刊登于《文汇报》2006年5月27日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