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转弯处总是燃烧着
孙孟晋
《沙之下》
一个好的导演应该寻找生活的秘密,不需要给出答案,只需把镜头伸向隐秘的深处。而一个好的影迷也应该去发现电影的秘密,不应该浮光掠影。好电影不是电你一下,而是让你在影像里生存。
真实的体验与虚空之间的悖论
就像王家卫终于要苦思冥想,在时间的隧道里窥视到生命的残酷。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不经意的流露,但往往刻骨铭心;另一种是虚饰的唯美,其实是空洞的。王家卫在《2046》里是窥,而不是靠近,他给空洞的东西装上了一双打不开的翅膀而已。
说这些,是因为觉得电影的繁复与虚饰意味着一个导演在表达上的语塞,就像我们难以在一片死水里找到活的生命。看弗朗索瓦·欧容的《泳池情杀案》时,一直在想那个乡间别墅前的游泳池,生命的本质在那里跃入又浮起,明显那是活水。
我不大喜欢用“霸占”这两个字,一旦拍电影像是在霸占什么,艺术就往往是一种掩护。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艺术早已大范围地降格。我们或许只能加强自己的判断力,用自己的眼光去思索。《泳池情杀案》的主题是关于生命力的问题,这同样可以套用到导演的身上。一些华语导演的“堕落”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生命力了,这是不能靠看电视里的隆胸广告而加油的。
《泳池情杀案》的中年女作家在看到丰满的生命时,才自惭身体的干瘪。弗朗索瓦·欧容是个残酷的导演,他在演员身上付诸一种流水似年的绝望,而不是某种肆意的偷窥。
弗朗索瓦·欧容是继承法斯宾德某种秉性的人,当法斯宾德一年拍六、七部电影时,欧容还是个孩子;当法斯宾德由于过早地将生命燃烧而长眠于地下时,欧容开始述说生命的种种残酷。他的法宝是孤独,而他表达孤独的途径是对立。在《泳池情杀案》里,中年女作家与闯入的女青年是对立的,也是封闭的生命与打开的生命的对立,里面的情欲是隐喻。在另外一部片子《沙之下》里,回忆与现实是对立的,背后是那种相濡以沫的牵制,当女主人公朝海边跑去,你肯定会被感动。
生命的参照是对立,如果你真的在生活的底处真实地活着。
我曾经想过:弗朗索瓦·欧容的冷酷的基调。也许,我们以导演基调的冷热来评价他的作品,会有点偏颇。但是,如果是以生命的残酷为主题,冷色调就是一个界限。一个导演如果喜欢用温暖基调来反映残酷,就会像《2046》那样,给你一个自恋的答案。
唯美,在很多时候是令人有疑问的,如果仅仅只有唯美。
影片里的泪水是藏在影像背后的
好的导演是不能让演员随便哭哭啼啼的,一般要让他屏住。实在不行了,也要在合适的时候哭一场。弗朗索瓦·欧容的《沙之下》就是这样,女主人公的丈夫在海里面失踪了,但她没有掉泪,而之后那种克制与失魂的潜流使你相信———她失去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而《2046》一直在哭,甚至在特写镜头里让演员把眼泪从眼眶里逼出来。这种考验演员素质的低下的导演本能———决定了形式的泛滥。而且导演还不惜在片中插入文字的润滑剂———三流以下的诗人写出的句子。当我意识到一个导演沦为感伤的文艺青年,他的高明只有让门外汉看不明白的眩技———对着臀部或者脚尖不断地特写再特写,并且让关于身体的空洞飘摇起来。
在滥情的折磨下,我们是否要去怀疑———日常生活里的激情也是有很多虚饰的吗?其实,生命并不需要滥情,生命经常有迷失,但滥情不是给迷失增加诗意,而是恶俗。一句话,诗意是这个时代所缺乏的,这就更需要来自本质的直接对白,哪怕有点拙拙的,朴素就好。
两性之爱,如果是很刻意的,就是虚情假意;电影也一样,很刻意的是没有诗意的,弄不好恰恰是恶俗的。
《沙之下》里,女主人公在和另一个男人的接触中发现了对已故丈夫的爱。她甚至开始梦游,觉得丈夫还活着。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这个细节是合理的,它将人与人的联系揭示出来了。回忆,是一种触景生情,或者说,在别人的身上看到了某个影子。杜拉斯说:“爱情来自于背叛”。我想把她的“背叛”引申为道别。生命,是有道别的,而且你无法假设什么是与生俱来的,什么是该命中注定地消失的。《沙之下》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记忆被燃烧烙上了印记。
它没有刻画男女主人公以前如何有感情,它只是不断地在幻想———他在与不在。《沙之下》给出的角度是《2046》达不到的。情感的本质是什么?不是渲染,是难以克服的存在。当女主人公难以克服的时候,她来到海边,寻找逝去的人,她发现丈夫站在海边,她跑去,却从丈夫身边错开了……
弗朗索瓦·欧容也是四十上下的导演,尽管他开始主流,但他没有改变对生活的看法。因为他在表达生命的残酷时,是有生命力的。
人生的改变,也是残酷的。如果我们需要宽容处之,我们也许要去掩盖残酷。生命是两难的,如果你还有勇气,而不是虚饰什么。
该走的就让它走吧,想堕落的就让他去堕落吧。
朗索瓦·奥宗的电影世界
■《X2000短片集》
看一个导演的早期作品,总是一种有趣的经历。虽然技巧尚未成熟,却有生涩的、最本质的念头闪现。这张DVD收录了弗朗索瓦·欧容的四部短片。《行动还是事实》描述了一群少年间的简单游戏,将青春拍得真实而惊艳。《渺小的死》则通过一个爱好摄影的同性恋儿子与其即将死去的父亲间的故事,对家庭关系作了另类审视。《床上故事》是一组两三分钟短篇的集合,人物的背景、性格以及两性关系全都被浓缩到床———这个小小的舞台上,作了极简主义的表达。《X2000》则描述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末世场景,是亚当和夏娃走错了时代式的诡异。
■《看海》
《看海》是弗朗索瓦·欧容1997年拍摄的55分钟的短片。电影讲述了一位三十来岁的女人Sasha带着她的女儿在海边度假的故事。某日,来了一位二十岁左右的背包女子,要求在她的花园里露营。一种奇特的关系在两个女人中发展,对陌生人的戒备、对女人的情欲、孩子唤起的母性、冷漠和嫉妒渐渐交织、演化成最后的悲剧:陌生女子杀死了母亲,带着孩子离去。
这部悬疑短片有着浓重的希区柯克风味,一切都发生在晴天、海边等美好的场景下。据说在拍摄该片的时候,弗朗索瓦·欧容根本就没有告诉女主角整个故事,正因为如此,母亲的怀疑、她渐渐升起的不祥的预感才在电影中表现得异常真实。有趣的是:电影中的孩子也真的就是女主角自己的孩子,整部电影弥漫着一种纪录片式的真实。而描述一个封闭环境中的闯入者的念头,也被带到了弗朗索瓦·欧容的后一部悬疑电影《八美图》中。
■《八美图》
《八美图》是弗朗索瓦·欧容最知名的电影,这不但因为它入围了2002年柏林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更因为电影集中了法国电影界最知名的八位影后。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雪夜、郊外,一家人同样在度假,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快乐,因为他们的父亲被谋杀了。最后的结局也绝对出人意料:他们的父亲没有死,他只是躲在他的小房间里,假装死去罢了。然而,一家人的人性却已被赤裸裸活生生地展现出来。
风格化的布景、仿歌舞片的样式、浓重的舞台剧痕迹使电影的重点放在了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我一直想拍一部只有女演员的电影”,弗朗索瓦·欧容在一次采访中说:“所有的女演员都应有一种观众梦想的美,这样,残酷和恐怖的情节才会更具色彩、更有意义、更奇特。”
音乐无疑也是《八美图》的出彩之处,除了用50年代风格的歌曲界定时代外,《八美图》中的歌曲是电影中角色表达内心的媒介,是一种特别的独白,在加深人物性格方面独具匠心。
导演简介
1967年11月15日,弗朗索瓦·欧容出生于法国巴黎。在获得了电影硕士学位后,他于1990年进入法国著名电影学校FEMIS导演系深造。有趣的是:这样一位有着浓重法国教育背景的导演,却拍着一种和法国电影传统全然疏离的电影。他学习他的前辈们,似乎只为了避免重复他们。
他很多的短片都入选国际影展,《大胆去做与真实》开始他和 Fidelite Productions 的合作关系。《夏天的衣服》在1996年为他赢得卢卡诺影展的《明日之豹奖》。第一部长片《Sitcom》(失混家族),入选了1998年戛纳影展国际影评人周的正式竞赛项目。
喜欢自比法斯宾德的弗朗索瓦·欧容虽然在拍片速度和质量上还没能达到大师水准,不过他的日益成熟和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
《八美图》作为2002年法国推选的电影参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并得到多项欧洲电影奖提名,他在法国中生代导演中的地位已基本巩固。而于去年推出了《游泳池》,这是一部迷人的夏布洛尔式的惊悚片,维持了欧容的一贯风格,既不失狡黠的智识,又比较通俗易懂,颇具商业潜力。
弗朗索瓦·欧容的电影,题材经常是边缘的:同性恋、发生在家庭中的谋杀、死亡;但其要表现的东西却是生命中最根本的。他拍性,拍同性恋,其实探讨的是两性关系;他拍非伦理的谋杀,探讨的人性中最根本的善和恶。正因为如此,弗朗索瓦·欧容,一个游走在电影世界边缘的人,才会突然发现他已置身于聚光灯下。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