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人生在命运的掌心里
孙孟晋
伍迪·艾伦把伦敦的街景拍得很阴郁,并全部用低位拍摄网球网。喜欢《赛末点》不仅仅是这个名字所含有的机巧,还有它里面弥漫的看似不是伍迪曼哈顿喜剧风格的低沉与黑暗。
低位拍摄,一定有着隐语。至少让人相信人在搏杀的时候,以及之前的诱惑,也是压抑的游戏。人摆布命运,还是命运摆布人,《赛末点》交待得一清二楚。
大可不必想象“百老汇的子弹”呼啸而过的一命呜呼,伍迪·艾伦对草民的刻画一直有着救赎的知识分子态度,往上爬的现代寓言不是他的母题,即使涉及也经常在嘲讽的构架里,得到一阵善意的坏笑,然后一笔勾销。
爱与罪恶,性与死亡……这些伍迪·艾伦的母题以他特有的喜剧方式,逼出一点点刻薄的荒诞不经与反讽。但他心眼一点也不坏,而且对于令人憎恶之事拥有机智的排泄力。《赛末点》和大多数的伍迪·艾伦的电影不同,它不再是唠叨之中的智慧学,而是简洁有力的心理犯罪片,或者是被雨天与阴天射中了靶子的黑色电影——末尾那段错乱与悔罪的铤而走险实在是惊心动魄。
爱是那样的脆弱,在一种家庭与等级的秩序里处于弱势。有魅力的网球教练,遇到了中产阶级的兄妹,并被那个妹妹爱上。但他和另一个来自低层阶级的广告女演员的相遇,是有真正的不能自拔的冲动的。其实这里面是一种相见如故。这种同类的如故,和他们彼此之间的两性相吸,是相等的。伍迪·艾伦的不简单就在这里,他经常在对应中影射另一层关系。道德的关系,自由的关系,还有,在一脚踩空前那样具有委婉的虚情假意。
影片中,有一个读陀思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的镜头。艾伦的一部分哲学是陀氏的现代版,《罪与罚》里有句名言:“他不可能无代价地获得新的生活,必须为它付出重大的代价”。《赛末点》里,代价并不完全是婚外恋的平衡与失重,而是对一个并不热爱的阶级的跪拜。
网球教练肯定非常爱那个美国广告演员的,这也不只是性感的女人战胜了可爱的女人的问题。但他选择了牺牲爱情,也是选择彻底告别自己的出处。一场精心设计的屠杀并非没有漏洞,但艾伦让巧合——也就是命运左右了这场戏。对应的是手镯在泰晤士的岸边的栏杆上跳了一下,弹回岸边,这个人因为这而得救了。但相仿的是:如果网球在网上弹回来的话,这个人应该是输家。
不得不说,以往的伍迪·艾伦是个悲观的喜剧大师,他看得透的。
记得在夏布罗尔的《冷酷祭奠》里,最后的黑色几分种——是向中产阶级开枪,而《赛末点》则轰倒的是自己的阶层。那一刻,是非常绝望的,绝望远远大于恐惧的。
影片里面,负罪的欢娱,痛绝的冷酷,以及在绵绵细雨中的孤单,在强大的秩序里被碾得粉碎。看到那个我曾经流连忘返的泰特现代艺术馆,我无法继续怦然心动,《赛末点》安排在那里面的重逢是噩梦的开始。人在掩盖他的欲望时,同时也重击了他的安全感。爱如果是那条灰暗的泰晤士河,在《赛末点》里是被放逐的,几乎没有一个对着它的诗意盎然的镜头。
我不觉得这真的是一场阴谋,我也不觉得在这个悲剧里,爱的沉重是一次堕落的报复。特别喜欢我们的机智老头突然变得异常冷静而克制。当然,我也不把掩盖了罪行后的喜得贵子看作是一种伍迪·艾伦式的挖苦。
如何看待爱的释放,以及释放完的代价?人生就是那样莫名。
真心要任何一样东西,都不容易。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