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
于东田
近几年伊朗电影在国际上的声誉一直如火如荼。由于政治、宗教、财力等多种原因,伊朗电影大多关注孩子和妇女,选择的事件一般为凡人小事,注重叙事结构,在独特的仿佛复制生活的循环往复中关注人生,以小见大,风格清新。在众多的伊朗电影里,出身于导演世家的女导演 Samira Makhmalbaf 的作品《黑板》(Black-boards)是一部风格写实,意韵抽象的现代寓言。
一群背着大黑板的流浪教师在人迹罕至的荒原上行进,其中两个人特别迫切地要寻找愿意付学费的学生。他们一个后悔不听父亲的忠告(当牧羊人)当上了无人问津穷困潦倒的教书匠;另一个自己只上了两年学,急着为幼小的孩子攒钱看病。他们俩首先脱离了大部队,然后又在一个岔路口分道扬镳,各自踏上追寻学生的孤独旅程。一个遇见了在两伊边境来回偷运走私物品的一群孩子,他们被问及是否会读书写字时,都异口同声的说不会,却又纷纷表示不愿意学习。教师锲而不舍地一直跟着这群孩子,甚至贡献出一半黑板给其中一个捆扎货物。终于有一个和这位教师名字相同的小家伙表示愿意给可怜的教师点“面子”,允许他教自己认字。教师兴致勃勃的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告诉孩子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旅行者”。孩子们偷偷混在羊群里溜出边境,在中途休息时,好学可爱的男孩在黑板上依葫芦画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正高兴呢却中了冷枪,永远倒在了贫瘠的土地上。
那个自己只读了两年书的“教师”,遇见了一队迷途的伊拉克流浪者,其中一位老者因为三天无法小便而痛苦不堪,教师愿意为他们带路,酬劳是40枚核桃。中途,他为了5枚核桃贡献出黑板来抬病重的老者。他还莫名其妙地和老者的女儿结了婚,那个女人只管拖着自己的儿子走路或者露宿,从来不回答教师的问话,也丝毫不理会教师向她煞费苦心地教授(“我爱你”这类简单的文字和阿拉伯数字),教师的黑板对于她来说就是用来晾晒衣物的东西。教师对自己的徒劳无功表示愤怒,女人第一次开口说了一段完整的话:“我的人生就像一列火车,不断有人上来又下去,唯一没有走的是我的儿子。”——语出惊人。在一家人藏在黑板下躲避了一次空袭后,流浪者们回到了自己的国土,女人不希望和教师呆在一起了,于是两人继滑稽但合法的结婚仪式之后,举行了同样滑稽但合法的离婚仪式,教师的黑板作为这场滑稽婚姻的见证,被女人给背走了,上面写的“我爱你”仍然清晰可辨。
操纵片中人命运的安拉之手,就是时不时响起的冷枪、时不时遭遇的空袭,那些黑板的最大用处不是教师教学时为学生做演示,而是在空袭时涂上黄泥作掩体。对于荒原上的流浪者们,生存是第一要义。而影片最别具一格之处是,机智地展现了那两位教师因为有了知识也具有了知识分子独有的“智慧的烦恼”——哪怕只接受过两年教育。影片拍摄的冷静客观,只呈现生活状态而不作刻意解释,这种不落俗窠的制作方法让《黑板》具有了高级的格调。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