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内克:盛开在雪线上的罂粟花
刘苇
奥地利,一个以音乐盛名的国度,当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在200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表彰理由之一就是她作品充满着“音乐般的表达”。这一嘉奖提示具有令人迷惑的诱惑力,使我对她的作品在未读之前就产生遐想、好奇与渴慕。而事实上,她作品中的音乐性——这一原本激起人们美好情愫的艺术——恰恰被作者用于它的反面:鞭挞、挖苦和嘲讽,以及用来表示仇恨、痛苦、偏激甚至变异的情绪。而这,正是她作品的独创性标志之一,她将两者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因而授奖词紧接着说:她的作品“揭示了社会中陈规旧俗的荒谬以及这种枷锁对人所施加的压力”。*在我看来,颁奖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耶利内克的作品特性。
这位在她的国家长期遭到诋毁的女儿,正如她那部因电影而享誉世界的小说《钢琴教师》中的女主人公一样,与她的强权“母亲”进行着艰苦抗争。小说中站在社会陈规陋习一方的专制的母亲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奥地利公众社会中极右保守政治势力的象征。《钢琴教师》不仅饱含着人物的内在紧张感、压迫感和内心黑暗图景,还在人物怪异的性行为中潜藏着反抗激情。耶利内克以冰冷的文字切割着人们的意识,挖掘隐藏在人性背后的变态行为和恐惧心里的根源,有如刀锋般尖锐。
无论她是否认同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她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女性意识是极为鲜明的。她以女性立场审视社会以及她们自身,以女性方式来感知、体验她们受奴役的现状并对此发出呐喊和抗议。相对于她作品中晦涩、抽象、奇崛的意象所组成的独特的音乐感和文本知性,以及伴随着书中不断出现的阴暗事件、夸张变异的性行为、荒诞的社会处境而触及到的人物心理深度……这一切均是建立在女性意识之上才得以充分展示的。从整个欧洲文学史角度观察,她无疑承袭了波特莱尔直面社会之恶的勇气和卡夫卡极端犀利地切入压抑人性社会的传统。她的作品犹如盛开在阿尔贝斯山上的罂粟花那般孤傲冷艳。作为一名作家,她正在不断扩大的世界影响力正是基于此。受诺贝尔文学奖飓风吹拂的影响,我国于05年度大量引进出版了她的作品,她那冷冽的风格和充满毒素般的揭示社会与人性阴暗而达到罕有强度和深度的作品,正在推动人们跨越阅读的疆界。
————————————————
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因为她——“用音乐般的表达,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中陈规旧俗的荒谬以及这种枷锁对人所施加的压力。”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