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色的记忆——有关娄烨

赵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关于童年,关于昨天,关于生长的城市。因为时间,记忆在消散,我记忆中的上海,它正被高楼林立的街道和五光十色的霓虹所淹没,直到出现娄烨。

    两年前看了一部电影《苏州河》,于是知道有个第六代的导演,叫娄烨,生于上海,后来看了他的处女作《周末情人》,然后又看了他的新作,《紫蝴蝶》。

    我几乎已经忘了,那个在嬉闹的弄堂口倚着陈旧的砖墙等待小伙伴一起上学的童年。那个童年的上海,没有地铁、没有高架桥、没有巴黎春天、没有金茂凯悦,没有这一切的一切用钢筋与金属的外壳堆砌起来的华丽的装饰,只有被淘洗剩下的残缺的浮华和沧桑,一个我熟悉的上海,娄烨,把它带了回来。

    娄烨的影像世界里有一种味道,一个别样的上海的味道。它不属于那个街头巷尾充斥着叫卖声的市井的上海,它也不属于十里洋场、歌舞生平的冒险家乐园的上海(虽然《紫蝴蝶》的背景是那个时期的),它更不属于已被最时尚的外来文化渲染得面目全非的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它只属于他的那个时代,一个出生于60、70年代的人眼中阴郁的多雨的上海。

    当你来到今天的苏州河,这个已被亮丽的楼宇所包围起来的焕然一新的河,你是否能想到它曾是被“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故事、传说、记忆和垃圾堆积起来的最脏的一条河”(娄烨语),也许那堆垃圾里也曾有娄烨的,我的,你的童年幼稚得不堪回首的往事,所有的快乐的不快乐的都已经腐烂并且沉淀于河底,如今入住于两岸的新移民和那些出生于此地的更年轻的一代所看到的,只是浮在表面的虚假的美丽,那个真正的苏州河,他们是看不到了。

    猜想中,略长我几岁的娄烨童年应该居住于带有西洋风格的老式楼房,磨损的雕花扶手、狭窄的通道、班驳的墙壁、凌乱的陈设、昏暗的灯光、发霉的气息。就像他电影中的人物,欲望在局促沉闷的环境中,在潮湿粘腻的空气中被压抑得几乎窒息。阴郁的上海,一个让人透不过气的上海。阴郁是娄烨影像世界的主题,阴郁是也是那个年代上海的主题。即便是《紫蝴蝶》里的上海,移师于战火纷飞的30年代,那个我们完全陌生的年月,但我仍然闻到了一股相似的气味,一种潮湿的空气所发出的气味。由此我推测,70年代以前的上海,空气里整个弥漫的都是这同一种气味。至于耳熟能详的充满肤浅温情的石库门则是被“娄烨”们或“小姿”们屏弃的另一个上海,他们不屑咀嚼。

    这就是娄烨带给我的已经褪色的上海,它是我童年的记忆,不会再回来。

    (2003.08.20)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