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上的姑娘

刘苇

    晨晖清馨,瑞云悠悠,像有默祷声轻轻从碧空中飘然而下;山岩雄浑,溪水缓流,宛似神灵的力量融入在自然静默里。几位举止优雅、衣着古希腊式飘逸服饰的女性坐在岩石上眺望。她们神态安详,仿佛怀着仁爱、信仰和高贵的情怀,等待神祗降临。这是真正的梦境。滤去了尘世的忧戚、烦恼与痛苦,带着田园般的胜景和圣歌似的和谐与宁静,组成一曲仙女在伊甸园的视觉合唱。
    派黎思的组画《岩石上的姑娘》是平庸时代的一个梦想,一种突兀的奇景。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工业革命的美国,然而却是与世隔绝的,是人类超越尘世愿望的结晶,传达着人类文化、宗教的整体性的向往。在这组标题之下的《满足》、《晨》、《日出》、《瀑布》等,每一幅都如此真实,细节丰富、人物生动,像是一帧帧照片,但在总体效果上却又是非现实的,被赋予了隐喻和诗歌一般的象征品质。
    《满足》中呈现的景象是晨曦来临的时刻,两位妙龄女性带着景仰的神态坐在山岩上,她们沐浴在清晨的光辉中,近处的岩石明暗丰富,远处山峦被近紫色和淡蓝色覆盖。人物是画家关注的焦点,肢体细腻洁白、柔美舒畅,宛如旋律一般。整幅画的调子是歌唱性的,两位女性高低错落地坐着,犹如女声部的高低音在轻声幽吟,背景中的山峦则组成柔和的逐渐扩展开来的和声部。近处的山脊象征着一道被神关怀的、带来宁静祥和气氛的屏帐,恍若她们是置身在一个秘密领域中。远处的山脉像渐渐涌起的回声。
    如果说《满足》带有半封闭的突出自我陶醉意味的画;那么《晨》则是开放性的,含有与天庭神灵对话的性质。画面明朗格调被用来映衬人物神明般的心境。远处依然是山脊,但被阳光笼罩,画面一半被蓝天白云占去,巨大的山岩像是在暗暗涌动,画幅下方有一小处潭水,平静如镜,反射着山峦和天空。人物微仰着头,凝神远眺,似乎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所有的氛围都呈现着一种空阔的景象,暗示着浩瀚心声的涌现。
    《瀑布》与《日出》创作时间要晚些,显示着画家更为娴熟和处理复杂画面的技巧。《瀑布》中水的流动和怪石嶙峋的山岩,以及树阴的覆盖和阳光的透入,都被描绘得生动可触。尤其是颜色的运用,群青与钴蓝的混合,造成了一种仙景般的神秘气氛,而人物的神态却带着尘世的欢愉。《日出》完全是一片天堂奇景,大片的金色笼罩整个画面,带有中世纪风格的屋宇环绕在半山腰,人物举止典雅。整幅画面恰似带入我们走进仙国一般。
    派黎思善于运用日常经验将作品提升到令人惊奇的效果。他关注作品的抒情性和美学上的沉思品格,对空间想象力的自由驾驭以及对画面形而上的象征意味的提炼,显示了他审美上的高度自觉意识。同时,他也关注时尚风格,将20世纪摄影艺术中的视觉定位、广告学中的色彩冲击与古典主义形式感、平衡关系和拉斐尔前派的艺术情趣等奇妙地糅合在一起,组成具有无边神秘和孤寂诗情的唯美画面。
    这些画面细节逼真、清晰,历历在目,充满着光亮色彩、敏感度,但又被赋予了虚幻性和天国般的纯真,恰似仙境中的花园,展现了至高的理想美。它们是一份见证,宛如柯尔律治的花——如果一个人在梦里穿越了天堂,并收到一枝花作为到过那里的物证;他梦醒时鲜花仍在他的手中——《岩石上的姑娘》就是这样一份在仙界逗留过带回给我们的奇景展示。

画家简介

    麦克斯非尔德•派黎思(Maxfield Parrish)(1870—1966)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插图艺术家之一。在美国每4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拥有他作品的复制品。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都收藏着他的作品。他的《黎明》被拍卖到340万美元,是世界上插图画被拍卖到最昂贵的价格。几乎他的每一幅画的印刷品上市后,就会被抢购一空。
    派黎思出身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他父亲也是艺术家,钟情于法国蚀刻家阿皮安的技艺,他幼年时跟随父亲去法国,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绘画和蚀刻画,14岁时又随全家再度去欧洲,那时他天天在卢浮宫盘桓,研究古典形式和绘画技巧,之后他又被当时盛行的蛋彩画法、清漆层上釉彩和彩色照光法吸引。在英国,他又受到拉斐尔前派作品的影响,吸收它们精湛技巧,以及对主题选择——将富有浪漫气息的书的内容作为创作主题,诸如诗歌中的少女和王子形象等。拉斐尔前派的纯艺术理念:设计的对称与平衡、以及形式与主题的相协调等,都成为了年轻的派黎思的创作信条。
    18岁那年他进入大学学习建筑。他对古希腊建筑很着迷,可以连续数小时画科林斯圆柱和爱奥尼柱廊图样。三年后他主动退学进入美术学院,这是他向职业画家迈出的重要一步。1895年他与莉迪娅•奥斯汀结婚,同年8月,他的画作获得巨大成功。他开始埋头创作,与妻子关系疏远。1905年,为了照顾孩子,他聘请了年仅15岁的保姆苏珊•卢茵,这是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很快她成了他的模特、管家、伴侣,他们相伴了有30多年的岁月。苏珊•卢茵的美丽和婀娜身姿带给他强烈的创作灵感。1960年71岁的苏珊•卢茵嫁给了他人,派黎思听到消息后不久,他的右手开始僵硬,他创作《永别》后从此搁笔。苏珊•卢茵在他的画中,就像是海涅在论述米兰达时说的“柔和的月亮同时赋予太阳的炽热”那样魅力永存。

    本文刊登在《行家》杂志

    派黎思的组画《岩石上的姑娘》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